会员登录

四川省绿色发展促进会

【绿行者|衣】个人消费梯级利用新主张
发布时间:2021/07/05 文章来源:韩迪 绿聚人 GoGreen 分享:

2020年,习近平主席提出中国要在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目标之后,社会各界围绕着“碳”的讨论逐渐“破圈”,从政策研究界走入寻常百姓家。

绿行者1


在聊碳中和前,我们首先要建立起对气候变化的科学认知。


首先,气候变暖已是不争的科学事实,科学界已经掌握的大量科学观测数据证明,全球气候系统正在经历以变暖为主的系统性变化,永远不要以个人的、短时间的、局部的感受来判断气候变化存在与否,这种判断方法不具有科学性。

第二,关于气候变化是否是由人类行为导致的,IPCC第五次评估报告已给出明确答复,在工业革命以来近百年的尺度上,人类行为对气候系统的影响超过自然本身的影响,是气候变化的主要原因。

基于以上科学共识,让我们来严肃地思考每个人作为消费者能为减缓气候变化做些什么?在基于化石能源为主的能源系统中,我们的消费行为每时每刻都在产生碳排放,而每个人日常生活中很多力所能及的小事,都可以减少个人碳足迹。比如选择节能产品、绿色出行、随手关灯、减少空调使用——至少在使用空调时注意关窗关门,减少食物浪费等等。气候变化问题虽然不会因为某一个人行为的改变而得到解决,但“众人拾柴火焰高”,成千上万人的低碳行为汇集起来,是推动社会走向碳中和未来不可忽视的重要力量。

绿行者2


再者说来,公众作为消费者对产品的偏好将直接传导至生产端,对各个行业产生影响。因为生产侧总是要满足消费者的需求,以消费者为中心的厂商和品牌会随着市场走,如果公众真的重视环保,选择低碳的产品和行为,那么生产者也会明确他们要生产可持续的商品。这也是个人作为消费者的责任。碳达峰、碳中和是一项全局性的工作,一场经济社会的系统性变革,这场变革既包含生产侧,也包含消费侧。如果消费者没有这方面的认识和需求,行业也不会自动做出改变。

对于消费者而言,应当从三个层面来认识商品或行为的碳排放。

第一层是直接排放,即化石燃料燃烧排放的二氧化碳,这个好理解;第二层是间接排放,比如从外地调入电力用于本区域消费,虽然不在本地产生碳排放,但是间接导致了发电厂的碳排放。因此要大力倡导节能,除非消费的是“绿电”,完全由可再生能源保障电力供应。

第三层是内涵排放,即在商品上游生产、运输、储存、分配等各个环节都可能消耗化石能源产生碳排放,这些碳排放凝结在商品中,消费这件商品的行为也就导致了相应的碳排放。事实上,任何物品都有内涵排放。一些物品看似普通,没有直接排放,也不消耗电力,但仍然是高碳的,就是因为它具有高内涵排放的属性。

举两个例子,人们开会的“伴侣”——瓶装矿泉水,与自来水或者白开水相比,是一个相对高碳的产品,因为瓶装矿泉水的生产需要经过多层过滤等很多加工环节,再从很远的地方运输过来,还要储存,最后在超市销售才送到消费者手里,每一步都会产生一定的碳排放。所以不只是从减少水资源浪费的角度,从减碳的角度来看,我们也应当提倡尽量减少会议或活动中瓶装矿泉水的使用。最近北京水务局就在开展“光瓶”行动,提供会议瓶装水的会议,要提醒参会者在会议结束后将未喝完的瓶装矿泉水带走。同理,为什么要倡导人们选择本地当季食物,原因之一就是这样的食物极大节省了加工、物流、冷链以及存储带来的碳排放。

绿行者3


纺织服装行业被认为是仅次于石油产业的第二大污染产业,也是因为它具有高内涵排放的特性。衣物从原材料,到生产加工,到使用到最终被丢弃填埋或焚烧,每一个环节都产生着大量碳排放,同时对水资源、空气、土壤带来不同程度的危害。每生产一吨纺织产品,就会污染200吨水,每生产一公斤布料,就要排放23公斤的二氧化碳。尤其是化纤类服装,其本质就是石油制品。

绿行者4



时尚本易变,为了追逐时尚而疯狂地“买买买,扔扔扔”,就是在不断产生不必要的消费,同时带来不必要的排放。所以对于衣服,减少冲动消费是减排的第一步,延长衣物使用寿命是减排的第二步,淘汰衣物的循环利用是第三步,也同样重要。现在衣物甚少是真正穿坏、穿破了的,淘汰衣物的主要原因是不时髦了,尺码不合适了,甚至是全新的,仅仅是网购后不喜欢又懒得退货。
现在人们可以通过一些专门的平台或者社区服务,将个人闲置的旧衣物放到小区的回收箱,就自认为很环保了,但我从来不这么做。我看到有文章披露,一些都市年轻人一件衣服平均寿命不超过3个月,一年被丢弃的旧衣服约5000万吨,仅10%旧衣被回收。回收的旧衣服,经公司分拣,其中30%出口非洲,70%在国内循环利用。出口非洲的主要是品质好的清凉夏装,个人捐献的衣服被别人用来牟利,还存在一定的健康风险。而国内循环利用的方式基本上是打成碎纤维,做拖把,工业用的隔音材料,或者盖蔬菜大棚的保温材料。好好的衣服,绝大部分没有物尽其用,我觉得这种利用方式不合理,非常可惜。这些由碎纤维粗制的再生产品,使用寿命不会太长,也没有再回收利用的价值,过后仍然难免落入焚烧填埋的命运。

绿行者5


所以我选择处理旧衣的方式是对其进行改造。我用平时收集的布头、纽扣,或者从网上购买的一些非常便宜的辅料,如缎带、蕾丝、贴花、烫钻等,对一些不合身材或款式过时的衣服进行改造。



我认为,能源梯级利用理论可以作为旧衣改造的理论参照。能源梯级利用是能源合理利用的一种方式。不管是一次能源还是余能资源,均按其“品位”“逐级”加以利用。对应的,我们也可将旧衣的改造分为升级利用、平级利用、降级利用,尽可能做到物尽其用。一件旧衣经过小小的再造,还可以是一件可穿的衣服,例如西装改马甲,基本是平级利用。如果有一点小创意,甚至是比之前更漂亮或者更具功能性,那是升级利用,是对旧衣物处理的最佳状况。当然更多时候,例如旧衣改成收纳包、布袋子,轻微的降级利用也是不错的选择。而如果一件西装,只是因为不时髦了,不喜欢了,就被打碎变成纤维再造成粗制的毯子、抹布,那是严重的降级利用,你不觉得这太可惜了吗?
旧衣物改造,对我而言,既有物质层面的节约,更有精神层面的满足,它在精神层面上给予我更多的收获:不仅丰富我的休闲生活,还帮我留住一份旧时的情怀和回忆。但可能有的人说不喜欢做手工活,或者认为自己的技能不够,其实不然。当我们转变观念,自觉用“循环利用”的思维来看待旧物时,总能在生活中发现旧物循环利用的机会和潜力。3R“循环、回收、再利用”作为日常消费的补充途径,不仅是完全可能的,而且潜力巨大。

现任中国社科院生态文明研究所研究员,“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下中国绿色低碳发展战略研究”创新工程项目首席研究员,首席节能减碳督导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研究生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第五、第六次评估报告第三工作组主要作者,未来地球计划中国委员会副主席,中国气象学会气候变化与低碳发展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环境学会环境经济分会副主任委员。陈迎多年致力于环境经济与可持续发展,能源与气候政策、国际气候治理等方向研究工作,承担过多项国家级、省部级和国际合作的重要研究课题,发表合著4部,论文、文章等各类研究成果100余篇,研究成果曾获得第2届浦山世界经济学优秀论文奖,第14届孙冶方经济科学奖,中国社会科学院优秀科研成果二、三等奖,中国社会科学优秀对策信息对策研究类二、三等奖等。


2021年3月,与国家气候中心巢清尘合作编著《碳达峰、碳中和100问》,该书受到广泛关注,收到很好的社会反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