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登录

四川省绿色发展促进会

垃圾填埋场普遍面临的六大难点
发布时间:2022/04/27 文章来源:固废危废产业视角 分享:
垃圾1
图片:国内某生活垃圾填埋场

近些年随着垃圾焚烧发电、垃圾分类、再生资源回收这些领域的兴起,卫生填埋已经很少有人关注了。当“垃圾填埋场”再次回到新闻里,随之而来的防渗层渗漏、渗滤液偷排和下渗、恶臭以及无边无际的蚊蝇滋扰……都是负面曝光!

当然,也要承认,国内确实有部分垃圾填埋场管理比较规范,如图中这座,蓝天白云和覆盖严密的黑色HDPE膜俨然构成了一副不错的画面。然而这依旧不能阻挡我们对垃圾填埋场的担忧。想起N年前读的一本专业书里,有句话大意是这样“无论怎么防渗,所有的填埋场100%都会渗漏”,这真的就是填埋场的永远绕不开的“宿命”。

我国垃圾填埋场主要存在的现实问题

1、部分省市地区新建填埋场选址困难

近年来生活垃圾焚烧技术在我国经济发达城市和沿海地区推广应用力度较大,填埋比例逐年下降,但填埋场作为固体废物最终处置方式的作用很难被替代。据调研分析,未来3~5年,北京、上海、广州以及江浙一带将有一批填埋场陆续封场。同时由于经济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用地非常紧张,新建填埋场选址异常困难。另外,贵州、云南等省市石灰岩溶洞发育带、岩浆岩等地质结构较为普遍,这些省市部分地区很难选出符合标准要求的地块作为填埋场场址。

2、渗滤液不能稳定达标排放

渗滤液由于成分复杂、污染物浓度高、水质水量变化大等特点,单一的处理方法很难达到GB16889-2008排放要求。为满足该标准渗滤液排放要求,住建部和原环境保护部分别制定了《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处理技术规范》(GB50869-2013)和《生活垃圾填埋场渗滤液处理工程技术规范(试行)》(HJ564-2010),均推荐选用“预处理+生物处理+深度处理”、“生物处理+深度处理”或“预处理+深度处理”等组合工艺。其中代表性工艺为:厌氧生物处理+MBR+纳滤+反渗透。

据调研,2008年7月1日后建设的渗滤液处理设施共557座,总处理量为40888t/d(见表4)。其中,执行GB16889-2008标准的设施共281座,处理量为24148t/d,含RO工艺渗滤液处理设施共268座,处理量为22661t/d;而执行GB16889-1997中一级排放标准的仅有11座,处理量为1075t/d。由此可知,反渗透工艺在新标准执行过程中占主导地位,约占新建处理设施的48.1%。以执行GB16889-2008和GB16889-1997中一级标准的渗滤液处理设施为达标处理设施,其渗滤液处理总量为20998t/d,达标率为51.4%。但根据实际调研情况,达标渗滤液处理工艺的实际占比小于51.4%。

表4含反渗透(RO)技术工艺应用情况分析
垃圾2

分析原因,一是生活垃圾政府补贴少,不满足达标排放技术处理费用要求。根据调研情况分析,目前达标处理技术主要为含RO的组合技术,但其建设成本高达4~10万元/吨水,处理费用为40~70元/吨(不含设备折旧、利息),如果第三方运营,还需考虑设施折旧、利息等,加上后续浓缩液、污泥处理成本,其运营管理费用超过100元/吨。目前,我国各地生活垃圾政府补贴没有统一标准,差距较大,大城市为80~250元/吨,绝大多数地区为20~50元/吨,而真正用于渗滤液处理的费用仅为5~20元/吨,远不能满足渗滤液达标排放技术处理费用。二是浓缩液妥善处理难。由调研结果可知,目前市场上鲜有稳定运行的处理浓缩液的工程案例,浓缩液多采用回灌生活垃圾填埋场、送往污水处理厂等方式进行处理。从经济和技术角度分析,将浓缩液送往污水处理厂处理不仅会对污水处理厂的稳定运行造成更大的影响,而且失去了渗滤液处理的意义,造成了人力、物力和经济上的巨大损失。

3、填埋场恶臭防控形势严峻

近年来,我国生活垃圾填埋场恶臭扰民、投诉事件频发。恶臭扰民除与填埋作业管理水平(作业面控制是否合理、恶臭控制措施是否到位等)、车辆道路遗洒、调节池是否覆盖等因素有关外,也和填埋场与周边居民的距离有较大影响。

GB16889-2008规定:生活垃圾填埋场场址的位置及与周围人群的距离应依据环境影响评价结论确定,并经地方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批准。由图3可知,2010~2015年新建填埋场中,填埋场场址距周边居民区小于300米的有7座,300~500米的有24座,二者占有效数据(557座)的5.6%;500~1000米的有180座,占有效数据的32.5%;而距离大于3000米以上的填埋场仅135座,占有效数据的24.2%。现场调研情况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距居民区1000米内填埋场的恶臭投诉事件近90%,而距居民区大于3000米填埋场的恶臭投诉事件则几乎没有。

垃圾3
图3 2010~2015年新建填埋场厂区与居民区距离

国内外的法规和科学研究均表明(见表5),生活垃圾填埋场恶臭气体的影响距离或防护范围一般在500~1500m之间,但这一影响半径受填埋场已填埋量、当年填埋量、垃圾成分、管理水平、地理位置、气象条件等多种因素影响,不同填埋场往往差异较大。

表5 国内外生活垃圾填埋场防护距离汇总
垃圾4

4、防渗衬层破损严重

研究人员采用电法对贵州、广东、湖南、山东、河北、浙江、四川、重庆、广西、安徽、陕西、江苏等十二个省市的79座新建填埋场和20多座正在运营填埋场的防渗膜完整性进行检测,结果表明:防渗层破损问题极为严重,平均每个填埋场内发现防渗层破损漏洞约34个。如果按照面积计算,检出漏洞约为17个/万m2。发现的防渗层破损漏洞中,直径大于10cm的漏洞比例超过35%,其中直径大于50cm的漏洞比例超过12%;面积超过2mm2的漏洞比例为84%(EPA规定施工优异的填埋场防渗层产生的漏洞数量不超过3个/公顷,漏洞面积不宜超过2mm2)。

防渗层破损原因大致分为原生漏洞和次生漏洞两种类型,其中次生漏洞又包括石子或树根顶穿、机械损伤以及焊接问题三种类型。通过对漏洞检测数据的统计分析,得出上述不同原因造成的HDPE膜破损的比例如图4所示。

垃圾5

图4不同原因造成的漏洞

由图4可知,原生漏洞的比例为2%,而次生漏洞的比例为98%。次生漏洞中石子顶穿是造成次生漏洞的主要原因,占漏洞总量的69%。石子顶穿造成的防渗层破损主要受以下三个因素影响:1)HDPE膜上方没有铺设土工布等保护层而直接铺设导排卵石,某些填埋场用碎石代替卵石,使得破损现象更为普遍和严重;2)HDPE膜下方的地基层或者粘土层施工不规范,混杂有碎石、树根等尖锐物;3)导排颗粒铺设过程采用机械施工。调查中发现很多填埋场在导排颗粒铺设过程中,直接采用运输车辆将卵石(碎石)倾倒在防渗层上方,由于满负荷运输车辆的质量较大,当防渗层上方没有铺设保护层或保护层厚度较薄时,很容易对防渗层造成损伤。

5、渗滤液调节池环境风险突出

调节池是渗滤液处理前重要的均化、贮存和调蓄设施,是渗滤液处理重要的节点工艺。

调节池的环境风险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没有采用封闭措施的渗滤液调节池是恶臭的主要产生源之一。从现场调研情况来看,没有进行封闭措施的调节池的恶臭程度相当于甚至大于填埋作业区,对恶臭的贡献率较高。二是调节池溢流和渗漏风险突出。多数渗滤液调节池蓄水容积未按照相关要求设计,对于暴雨、洪水应对能力较差,溢流风险较高,极易造成重大环境污染事件。由于现行标准中未对调节池防渗层渗漏检测做任何规定,调节池一旦渗漏,大量聚集的渗滤液会快速渗入地下,污染地下水和土壤,比填埋场库区具有更大的渗漏风险。

6、生活垃圾焚烧飞灰超标填埋现象存在

GB16889-2008规定生活垃圾焚烧飞灰和医疗废物焚烧残渣(包括飞灰、底渣)经处理后满足相应的入场要求,可以进入生活垃圾填埋场进行填埋处置。由于未明确飞灰预处理的责任主体,造成缺乏有效监管,部分企业在进行飞灰固化/稳定化处理时,无法做到根据飞灰中重金属含量变化实时调整工艺,且缺乏对处理效果的监测,难以保障飞灰固化体浸出液中污染物浓度限值持续稳定达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