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登录

四川省绿色发展促进会

垃圾的归宿---资源循环再利用
发布时间:2022/07/18 文章来源:生态环境科技示范基地 分享:
垃圾的归宿---资源循环再利用


一、垃圾问题是困扰人类生活的一大难题

随着国民对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对环境影响人们的身体健康的认知度不断强化,垃圾处理问题已经成为人居环境环境治理一道绕不过的难题。

早在上个世纪中期,一些发达的国家已经认识到城市生活垃圾处理的紧迫性和重要性,为解决垃圾围城问题,对垃圾采取深坑填埋,焚烧等方法处理,逐渐兴起并加以推广。到上世纪末,德、日、英、法、美、意等国家发现简单的垃圾处理,对人类健康产生极大影响。深埋后果是垃圾渗滤液会污染土壤和水源,垃圾焚烧会产生剧毒物质二噁英等大量有害气体,进而开始探索新的处置技术和模式。1989年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在瑞士巴塞尔召开的世界环境保护会议上通过的《巴塞尔公约》认定低温磁化生活垃圾为最佳可行技术路线。近年来一些发达国家特别是日本、美国利用磁化裂解技术处理城市生活垃圾和危废物,已经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并取得广泛认可。

生活垃圾产量呈现逐年增长的态势,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市容市貌,甚至制约着城市的生态发展。国内还有些地方存在垃圾充斥公共场所的道路,一些乡村甚至还有“垃圾坑、垃圾沟、垃圾带”问题。垃圾围城、垃圾围村的现象依然存在,垃圾填埋还在继续,垃圾问题是社会普遍关注的难点和热点,如何解决垃圾问题是摆在各级政府面前的必作题。

二、如何看待垃圾分类和资源再利用

垃圾分类是人居环境治理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垃圾的最终去处是哪里是关键。国家认识到垃圾的危害,号召人们提高环保意识,增强人们的自我健康保护意识。从垃圾分类开始,提升全民素质,最大程度的把垃圾减量化、提倡资源再利用。在我国有许多城市垃圾分类搞的好,那是政府重视、市民自觉,但是也有些城市垃圾分类工作做的不尽人意,总是有人认为垃圾分类不好操作。在我小编看来,用猪来说事就容易说明问题。也就是说:凡是猪能吃的垃圾就是餐厨垃圾;凡是猪不能吃的就是生活垃圾;凡是猪吃了能死的就是有害垃圾;凡是能卖钱卖猪仔的就是可回收垃圾,这样通俗易懂了。垃圾减量化处理小编认为一是物理减量,即由人工将可回收垃圾分拣出来,使垃圾总量减少;二是采取化学方式减量,即通过焚烧等方式处理掉垃圾,使垃圾总量减少。本世纪初,我国就提出对垃圾进行分类处置,并逐年加大对环保方面的要求和力度。引进国外技术对垃圾进行处理,斥巨资兴建垃圾焚烧发电(热)厂并给予政策支持(补贴)、改造原有垃圾填埋场、递减填埋场建设直至禁止采取填埋方式处理垃圾、提倡使用小型化设备处理垃圾,强制垃圾减量和资源再利用等一系列措施非常必要。

三、小型化(低温电磁裂解技术)刷新了人们对垃圾处理的认知

垃圾减量化后全国日产生垃圾总量比没减量前减少近三成,原来采取集中处理垃圾的场所垃圾量锐减,造成吃不饱的现状。远距离运来的垃圾其成本明显增加,而国家补贴又将停止,不得不说集中处理垃圾面临着进退两难的尴尬。

小型化(低温电磁裂解技术,炉温≤320℃)垃圾处理设备的优势是:占地面积小、建设成本低、建设周期短、运营成本低、管理程序化、操作简单化、排放达标、减量明显。建设一座日处理垃圾3吨垃圾的场所,不足50平方米,能够利用一角之地就可以建设,无需环评和申报占地指标。

小型化生活垃圾处理系列产品具有无外排废弃物、二次污染和碳排放减量化的特点,技术非常成熟。产品工艺一是采用低温电磁裂解技术,在燃烧主炉内通过控温(炉内温度≤230℃),不会产生明火,以少量经电磁化的空气,使被处理的固体废物中的可燃物及裂解后产生的可燃物再次燃烧,所产生的热量使固体废物中的有机物质进行持续裂解,能在≤230℃的低温条件下实现磁化裂解,在此温度内不会合成二噁英,而且裂解过程无需添加任何辅助能源。二是低温产生的焦油,在特制设备里通过不沾油工艺和技术(国际最先进技术)将焦油再回流到主炉进行燃烧。三是垃圾燃烧后的大量烟气,经过控烟、除尘、除臭达到无烟、无尘、无味的排放标准。四是减量化后的灰渣(垃圾减量比例平均90%)可以作为制作透水砖的主材也可作有机肥的辅料。五是由于城乡生活垃圾采取源头化处理减少了运输,垃圾在没有发生霉变的情况下,就处理掉,因此不会产生二次污染。六是没有了运输就减少了汽车尾气的碳排放。七是生活垃圾处理系统结合先进的技术达到远程监控和控制,做到管理目视化、操作智能化。能够为美化城乡面貌、推动城市管理,改善人居环境、打造无废乡村发挥重要作用。

四、小型化(低温电磁裂解技术)符合国情

利用小型化(低温电磁裂解技术)垃圾处理设备处理垃圾,符合我国国情。我国特大、大、中城市以及人口密集城镇约有185座,乡村66万余个行政村。大多数乡村人口数量少,日产垃圾量少,而且远离大城市,垃圾处理费用高。小型化垃圾处理设备加入城乡垃圾处理行列改变了过去城乡“村收集、乡运输、县处理”的固有模式,形成了“户分类、村收集、村处理”新体系,实现了垃圾“不出村、不落地、不运输、零填埋”日产日销新体制。小型化、分布式生活垃圾处理系统适合城乡垃圾处理及时、高效的要求,改变了农村夏季蚊蝇乱飞、污水横溢、恶臭难闻的面貌,是国家相关部委认可的可复制、可推广产品。


五、小型化(低温电磁裂解技术)生活垃圾处理设备与有机肥设备配合形成资源利用闭合圈

小型化(低温电磁裂解技术)生活垃圾处理设备处理垃圾后的衍生物(陶瓷土灰)可以用作制有机肥的辅料,而有机肥制做的原料是畜禽粪便、餐厨垃圾、农业和林业废弃物、海产品废弃物以及中药残渣等。制有机肥需添加辅料,生活垃圾处理后的陶瓷土灰就是有机肥的最佳辅料。有机肥可以有效改良土壤,对蔬菜、果木、农作物能增肥增效,间接确保粮食安全。这样,生活垃圾和餐厨垃圾被完全无害化消化掉,形成了一个资源再利用闭合圈。(张宝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