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登录

四川省绿色发展促进会

生态环境治理领域“微改革”!来看这些地方的探索
发布时间:2021/01/25 分享: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坚持生态惠民、生态利民、生态为民,重点解决损害群众健康的突出环境问题,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近年来,为进一步调动基层改革创新活力,发挥试点对全局性改革的示范、突破和带动作用,省生态环境厅每年组织开展一批生态环境“微改革”。全省各地积极响应,持续加大创新力度,在加强污染防治、提升治理水平、推动绿色转型等方面开展了一系列探索实践,推动全省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提升,加快推进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温州市

推行生态环境第三方治理模式


1


温州市积极推行生态环境第三方治理模式改革,有效破解环境治理中存在的力量薄弱、效能不高、市场无序等难题,走出了一条富有温州特色的现代环境治理新路子。截至目前,全市生态环境中介机构从104 家增至212 家,共有24个工业园区2800多家企业委托“环保管家”开展环境治理。


引活水,发展环境治理第三方力量



严格落实《温州市优化营商环境深化行政审批中介服务市场化改革工作方案》,实现涉批中介机构市场准入“零门槛”。


广发“英雄帖”,引进数十家全国知名的中介机构和多名全国环保领域知名专家,提升中介市场参与环境治理的整体技术水平。


完成环评机构脱钩改制,将环评业务从市环科院(事业单位)彻底剥离,成立民营企业,实行市场化运作。


2



建平台,打破环境治理信息孤岛



针对环境治理技术服务市场存在的系统不连通、信息不对称等问题,打造生态环境技术服务信息化平台,实现与省社会环境检测机构信息、市行政审批中介机构信息、省污染源自动监控信息、市机动车检测信息、市市场监管部门信息等共享。


目前,平台已有192家中介机构注册,公开信息3197余条,点击量达5万余次。


3



提质效,推行“环保管家”服务模式


以市场化机制引导工业园区及企业委托实力较强的环保中介机构提供废水、废气、一般固废、危险固废和土壤修复等综合托管服务,实现从单一服务到综合服务、从“临阵磨枪”到随时服务、从短期合作到长期服务的转变,加快提升服务质效。


如瓯海电镀园通过“环保管家”服务,环保运维成本平均下降30%,投入环保治理时间减少80%,年产值同比增加52%。


4


重引导,落实中介机构社会责任


成立全省首个专业性、综合性的生态环境技术服务协会——温州市生态环境技术服务协会,出台环评、治理、监测、验收、环保管家等5个行业自律公约,建立健全行业自治自律机制,开展技能培训,提升中介机构整体水平。引导中介机构组建专业技术服务团队开展志愿服务,推动环境治理从“要我治”向“我要治”转变。


5


强监管,破解中介市场无序难题


出台《温州市生态环境技术服务中介机构管理试行办法》,创新推出标准化建设、第三方技术评估、信息平台建设等配套制度,形成“1+X”综合监管体系。


出台《温州市生态环境技术服务中介机构诚信评价实施细则》《温州市生态环境技术服务专家库管理试行办法》,对中介机构和专家实行双重信用评价。


目前,已对3家失信中介机构进行通报批评,对纳入专家库的技术人员开展信用监测,实行优胜劣汰。



6


湖州市

创新小微企业危废处置模式


7


湖州市探索建设一个中心,落实两个抓手,实现三方协同,实施四项举措,打造五位一体的“12345”模式,将小微企业危废“化零为整”,实现危废处置的全过程、全方位、专业化管理,有效破解小微企业危废收集难、处置难、成本高的问题。


一个中心,实现区域收贮运一体化运营


出台湖州市小微企业危险废物收贮运一体化项目建设工作指导意见,推广分类收集、统一转运、集中处置体系建设。截止2020年底,全市已建成5个小微企业危废收贮运中心,实现区县全面覆盖。


8


两个抓手,实现信息化全过程监管


线上建立收贮运一体化中心平台,无缝对接产废小微企业和全国固体废物管理信息系统,实现前端收集、中间运输、末端贮存的全流程信息化监管。


线下成立专业技术人员队伍,依托重量监控和视频监控,通过比对收集、入库、处置时的过磅数据,运输途中的GPS定位轨迹,有效监管危废运输过程。


9


三方协同,提升企业管理规范化水平


加强生态环境系统内部协同,整合各项业务要求,编制危废管理手册,通过培训、电话、微信工作群等全方位为产废企业提供专业化指导。


加强管理部门与收贮运中心协同,明确小微企业危险废物收驻运中心运行技术要求、污染控制标准、环境应急规定,提高收贮运中心标准化、专业化水平。


加强收贮运中心与产废单位协同,在收集转移危废的同时提供下沉式技术服务,协助企业开展危废管理工作。


四项举措,构建高效规范运作体系



建立动态清零机制。鼓励年产生量较少的危废企业均与收贮运中心签订处置合同,收贮运中心按照危废类别实行不同的收运周期,全面保障企业危废定期清零。


推广第三方服务。收贮运中心、产废单位全部同步落实第三方服务单位,开展危废管理规范化达标考核。


落实企业减负要求。明确要求收贮运中心整体收费不得高于危废处置企业原处置费用,不能收取企业协议签订费等额外费用。


开展定期核查评估。生态环境部门对收贮存中心进行每年不少于2次的定期核查评估,收贮运中心对所服务企业进行日常管理评估。


10



五位一体,落实危废处置各方职责


明确各方职责,形成产废、收集、处置、核查、监管的闭环链条。产废企业承担主体责任,及时上报产废情况并实施危废动态清零。收贮运中心定期收运危废,做好企业服务保障,开展隐患排查报送。处置单位及时规范处置危废,建立完善台账。


核查单位对产废单位、属地乡镇、第三方服务单位进行考核。生态环境部门对企业危废管理进行抽查,对各方工作开展进行监管。


嘉兴市

“三化”举措排查整改环境问题


嘉兴市广泛发动群众,鼓励运用微信等数字化手段,拓展公众参与环境保护渠道,全过程参与监督整改,提升环境问题发现和解决能力。截至目前,通过群众投诉举报查、镇村网格自查和环保民间帮查发现问题51098个,整改51001个,人民群众对生态环境的满意度明显提升。


社会化发现问题


创新建立“三大”“十招”排查机制,即通过举报电话群众查、镇村网络自己查、市生态办暗访回头查、市(县)行业主管部门条线查、电视曝光媒体查、环保组织民间查、无人机(船)高科技查、县(市、区)交叉查、公检法环联合查、重点区域盯住查等十大招法,深化生态环境问题大排查、大曝光、大整治。


出台《嘉兴市基层防范化解生态环境风险工作机制》,落实乡镇(街道)、各类工业园区管委会环境污染问题发现职责,将环境污染问题巡查纳入基层网格员职责范围,目前市、区(县)、镇(街道)、网格员四级账号注册人数已达3500余人。


向社会发布招募“民间河长”和“民间闻臭师”的新闻公告,得到群众踊跃响应,建立起1366名“民间河长”“民间闻臭师”队伍,开展日常巡查工作,及时上报身边的生态环境问题。


11


智能化报告问题


建立“三大”“十招”微信网络平台,网格员、民间河长、环保民间组织等都可以注册登录此平台,在发现问题之后,随时随地上传污染情况、类型、位置及现场照片,并填写情况说明。


网格员通过平台查看系统内本辖区的生态环境问题,分析问题的类型和数量,及时掌握整改情况;参与问题发现的群众可在线上查看自己发现问题的整改进度;相关部门借助平台实现对问题的系统化统计分析,及时发现群众反映强烈、反复出现的顽疾。


12


阳光化整改问题


将生态环境问题的解决过程充分向公众展示。推行“问题整改公示牌”制度,在突出问题点位设立整改公示牌,公布整改目标、整改措施、完成时限、责任人、监督电话,整改达成后方可摘牌,推进了整改工作的全透明、全公开,目前全市共树立突出生态环境问题整改公示牌223个。同时,将群众反映的其他生态环境问题整改进度在微信平台上展示,对整改不到位的,进行实时提醒、催办和督办,得到了嘉兴百姓的信任和点赞。

13


绍兴市

探索固体废物智慧化治理模式


14


绍兴市开展“无废城市”建设试点以来,建成全国首个对工业、农业、建筑、生活、危废等五大类固废实行闭环管理的“无废城市”信息化系统,实现固废系统“云共享、云监管、云服务”。


数字化手段重塑固废管理机制



重新梳理固废治理流程,将固废治理分成产生、运输、处理三个阶段,并明确每个阶段的固废处置环节。


通过数字化手段统筹整合省、市、县三级各类固废相关的专项管理系统24个,企业数字化管理系统54个,建立统一的信息化平台,建立涵盖平台运维管理制度、综合调度指挥制度、跨部门协同制度等的无废城市信息化平台运行机制,实现五大类固废全周期、智能化、闭环式管理,推动固体废物的“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


15



数字化技术实现固废全过程监管


应用新时代“枫桥经验”联防联控、群防群控、智防智控模式,实现对重点固体废物及危险废物可监控、可预警、可追溯、可共享、可评估的全过程闭环管理,有效提升监管效能和治理成效。


依托视频监控、卫星遥感、车辆定位等互联网技术,对每天产生的1.7万吨医疗固废运输过程中的作业车辆全过程实时管理,对违规倾倒、非法转运、未按规定路线运输等情况在线监控、及时预警。


建立固废领域的产废单位、运输单位、利用处置单位的信用库,已有2871家企业被纳入信用体系考核,形成白名单、黑名单,倒逼固废相关单位守法经营。


16


数字化系统提升固废产业化服务


应用“浙里办”等,搭建产废、用废单位的信息桥梁,建立全国第一个五大类固废交易撮合平台,精准推送供需信息,促进各类固废就近及时得到利用处置,破解企业和群众固体废物处置难、找不到出路等问题,彻底消除处废单位无废可用的局面。截至目前,活跃在平台上的企业已经有1500多家,累计交易190多笔,累计成交量1400多吨。


提供固废治理相关最新、最全的法律法规、政策制度、技术标准查询服务,免费为政府机构、单位和个人提供咨询服务,扩大公众参与固体废物管理的途径,将“邻避效应”转化为“邻利效应”,提升群众的改革获得感。


17

以上信息由省生态环境厅、温州市委改革办、湖州市委改革办、嘉兴市委改革办、绍兴市委改革办提供。


来源:浙江生态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