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登录

四川省绿色发展促进会

成华区“生态社区”创建实施办法 (试行)
发布时间:2019/06/04 分享:

生态社区建设是加快构建“生态城区、现代成华”的重要载体,是创建省级生态区的基础细胞工程,是实现“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有效途径。按照《四川省生态小区创建工作实施方案》(川环发〔2004129号)文件精神,结合中心城区创建的实际情况,在省环保厅、市环保局的指导下,我区特制定本试行办法。

一、工作目标

坚持生态、低碳、节约、环保理念,按照“政府引导和监督、公众参与和自治原则,形成上下联动、合力推进机制,树立现代生态文明观,提升居民生态文明素质,打造人与自然、人与人和谐共处的生态社区。力争20136月底前区域内60%的社区达到生态社区建设标准。

二、工作任务

(一)创建工作

1.申报阶段

各街道办事处召开辖区内生态社区创建动员大会,组织各社区开展生态社区创建工作并积极申报。各街道办事处将符合创建基本条件及标准的生态社区创建名单和申报材料(创建申报表)(一式两份)上报到区环保局生态办。

2.创建阶段

1)街道办事处成立生态社区创建组织机构。

2)由各街道办事处组织社区干部开展社区创建工作培训,指导编制完成生态社区创建工作实施方案,确定各社区环保信息员,保证每月上报一份工作信息(含电子版),信息内容要求图文并茂,形成信息专报;区环保局将对有特色的创建工作联系新闻媒体,在报纸、网站上进行宣传报道。

3)社区建立创建档案。以实际工作为基础,记录生态社区创建的真实情况,建立完整、规范的生态社区创建档案。要有当地环境状况、污染源状况、居民用电和用水量、绿地面积等原始记录,并包括创建工作的会议记录、活动介绍和阶段性工作总结等。档案形式包括文字、图片和音像资料等。

4各申报社区对照标准进行自查,自查合格后,写出创建工作总结并附创建工作的图片向区环保局提出验收申请。

5)区环保局将组织社区开展有关节能减排、生态区建设等为主题的环保宣传及环保志愿者服务等系列活动。

6区环保局确定生态社区创建工作典型,组织其他社区到典型社区进行参观学习,经验交流。

(二)验收命名工作

1.各街道办事处负责整理、审查各社区上报材料。

2区环保局组织相关专家对照考核标准进行现场验收、进行公众参与调查,开展评审工作。  

3区环保局将评审结果在新闻媒体、网站上公示,广泛听取市民和社会各界的意见和建议。

4区环保局对验收合格的社区上报区政府,由区政府命名为成华区生态社区,对于表现突出具有典型示范性的社区,区环保局将推荐申报市级生态社区

三、申报创建材料的要求

各申报社区需完成提交以下材料并由街道办事处负责审查、上报。

(一)生态社区申报表

(二)生态社区自检评分表

(三)生态社区创建工作实施方案

(四)生态社区创建工作总结

(五)生态社区创建工作档案

(六)生态社区创建活动、环境基础设施建设的图片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领导,组织保障。各街道办事处成立生态社区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并下设办公室,负责创建日常工作的组织落实;形成街道办事处、社区和小区物业等部门积极参与的生态社区创建体系,为生态社区创建提供组织保障,为我区创建生态区打好基础。

(二)加大宣传,营造良好舆论氛围。大力宣传生态创建工作的目的、意义、考核标准和改善人居环境对提高生活质量的作用等知识。充分利用电视、报纸、网络等新闻媒体开展广泛的社会宣传,形成人人知道、人人关心、人人参与生态创建工作的社会氛围。

(三)健全监督机制,发挥长效作用。建立健全街道、社会各界和社区居民的宣传、监督长效机制。成立环保志愿者队伍,进行公众参与、宣传教育、监督等工作。

五、考核细则

生态社区创建工作的考核侧重过程管理,以创建档案和现场打分为依据,重点考核上报信息量、创建活动及解决环境问题。考核以评审细则为审定标准,其中各个社区的考核分数为指标评审分数、信息上报工作分数(采纳一篇加2分)、典型创建活动分数(开展一次加8分,以材料、现场检查为准)的三项总和。生态社区创建工作将纳入到生态区建设目标考核工作中,同时也作为考核各街道办事处的重要依据。

六、本实施办法自颁布之日起施行

七、本实施办法由区环保局负责解释

附件:1.成华区生态社区评估表彰标准(试行)

     2.成华区生态社区申请表

     3.生态社区创建指南

二〇一三年二月四日


附件1

成华区生态社区评估表彰标准(试行)

一、基本条件

(一)居民对社区环境状况满意率大于80%;

(二)社区内油烟、污水等污染源得到有效治理;

严格遵守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无违反环保法律法规的行为,社区环境纠纷得到了合理解决。

二、健全的环境管理和监督机制

(一)成立社区创建领导和执行机构

领导机构由社区党组织和社区居民委员会牵头组织。

执行机构以小区为单位,由居委会或物业管理公司、居民代表、学校和驻社区单位的相关人员组成。

(二)制定社区创建工作计划和实施方案

在社区工作计划中有专门的环境保护工作内容,有创建生态社区的具体措施,并按照计划将任务落实到社区的学校、机关、企事业单位,确保环保责任落实到人。

(三)建立社区创建工作档案记录

社区基础资料齐全,创建工作计划和实施方案、会议记录、活动介绍、阶段工作总结、背景资料完整,并附有照片、音像资料等。档案有专人负责,管理有序。

(四)建立社区环保志愿者队伍

建立一支或几支以社区居民为主体的环保志愿者队伍,并积极开展相关活动。

(五)定期组织社区居民学习和培训

通过课堂培训、实地考察、参加交流活动等方式,组织领导机构和执行机构的人员进行环保知识学习和培训。

(六)建立社区环境管理协调机制

通过社区居民议事会等形式,定期和不定期商讨社区内的环境保护事务,将创建计划和实施方案以居民大会、张贴公告等方式公开征求居民的意见,环境投诉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三、防治社区环境污染

(一)生活污水排放符合环保要求

生活污水排入市政管网或有污水处理设施并达标排放;新建小区实行雨污分流。

(二)实行生活垃圾分类回收

生活垃圾袋装化,有分类回收装置和明显标志,定点存放,日产日清。居民能按照要求分类投放垃圾。

(三)无噪音扰民环境问题

社区内施工工地及装修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工作时间制度,不在居民休息时间使用噪音大的设备,在中、高考期间严格执行禁噪的相关规定。

四、社区环境整洁优美

(一)社区环境整洁

社区内各类公共设施完善,环境状况良好,无脏乱差现象;社区内油烟污染严格执行《成都市大气污染防治规定》;积极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整治、社区院落整治工作,严禁七乱(垃圾乱扔、广告乱贴、摊位乱摆、车辆乱停、工地乱象、河道乱污、违规搭建),做到四清(清垃圾、清污水、清污泥、清杂物)。

(二)社区绿化美化舒适

社区可绿化面积达到35%以上,无毁绿现象,对古树和名树加以重点保护;社区内有宽松的休闲、娱乐、活动的公共场所。

五、积极开展环境宣传教育

(一)环境宣传措施到位

社区设有固定的环保橱窗、宣传栏;及时发布环境信息;每年至少组织130名以上居民参加的环保活动。

(二)环境教育制度完善

社区内有环境宣传教育的设施;结合社区实际以环保课堂、环保志愿者活动等形式每年对居民进行不少于两次的环境教育。

六、居民环境意识高

(一)社区居民环境意识较高,自觉保护环境

社区内各单位和居民能自觉遵守环保法规;居民爱护社区内环保和其它公共设施;居民自觉采取节水、节电、资源循环利用等有益于环保的行为。

(二)使用环保型商品

社区内单位和居民不使用一次性发泡餐具、一次性塑料袋;提倡使用获得节能标志的冰箱、空调等家用电器和具有环保标志的无磷洗衣粉、洗洁精等清洁用品。

七、附加分

一)获得过省级、市级、区级政府或市级以上部门命名表彰的文明小区,在绿色、环保、低碳等方面获得区级以上政府或部门命名的学校、机关、居住小区和企事业单位。

(二)已通过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认证。

(三)社区特色

社区结合自身人文、地域等特点,开展特色活动并取得良好效果。社区建设的规划和设计符合生态环保要求,使用了环保的建筑材料和节能的设备。

八、评分标准及考核方式

总分

内容

分数

考核方式

评分标准

考评成绩

20

1、居民对社区环境满意率大于80%

2

发放问卷、抽样调查

达到标准的计2分

2、小区居民户数应具有一定规模

2

达到标准的计2分,未达标准不能被表彰

3、社区内油烟、污水等污染源得到有效治理

16

达到标准的计16分

30

1、成立社区创建领导和执行机构

5

检查机构人员组成及分工情况,出示相关文件、档案

未成立扣5分

2、制定社区创建工作计划和实施方案并落实到部门及人

5

计划切实可行,目标清晰,措施有力,落实到位

未定计划扣3分,计划不完整扣1分,    未落实到单位和人    扣2分

3、建立社区创建工作档案记录

5

检查有关文件

未建档案扣5分,档案不全依程度     扣1-3分

4、建立社区绿色志愿者队伍

5

检查名单及活动介绍

未有志愿者队伍扣5分,作用不强扣2分

5、定期组织社区居民学习和培训

5

检查培训记录、问卷调查

未组织培训扣5

6、建立社区环境管理协调机制

5

检查有关文件、听取汇报、走访居民

制度未建立的扣5分,有制度但环境投诉问题未得到有效解决的扣2分

10

1、生活污水排放符合环保要求

2

是否进入管网,现场检查,走访居民

不符合要求扣2分

2、生活垃圾分类回收

①生活垃圾袋装化;②有分类回收装置和明显标志,定点存放,日产日清;③居民都能按照要求分类投放垃圾;

6

现场检查,走访居民

不符合要求,一项扣2分

3、无噪音扰民环境问题

2

现场检查,走访居民

不符合要求扣2分

社区

20

1、社区环境整洁

①各种公共设施保持完好,各个公共场所环境管理有序;②车辆无乱停乱放,机动车有环保标志;③无露天市场和违章建筑;④无乱张贴;⑤无违法搭建、流动摊亭;⑥无焚烧垃圾、树叶、露天烧烤等现象;⑦社区内无冒黑烟情况,居民不购买、不使用散煤;⑧建筑、拆迁、市政等工程采取防尘措施。

10

现场检现场检查

不符合要求,一项扣1分

2、社区绿化美化舒适

①社区可绿化面积达到35%以上;②无毁绿现象,对古树和名树加以重点保护;③社区内有宽松的休闲、娱乐、活动公共场所。

10

现场检现场检查

不符合要求,一项扣1分

10

1、环境宣传措施到位

①社区设有固定环保橱窗、宣传栏、环境警示牌等;②及时发布环境信息;③每年至少组织1次30名以上居民参加的环保活动。

5

现场检查,查看活动记录

缺一项扣2分,全缺扣5分

2、开展环境教育

①社区开展了绿色家庭、绿色消费等活动;②结合社区实际以环保课堂、环保志愿者等形式对居民进行每年不少于两次的环境教育。

5

现场检查,检查活动记录及相关资料

缺一项扣2分,全缺扣5分

10

1、社区居民环境意识高,自觉保护环境

①社区内各单位和居民能自觉遵守环保法规;居民爱护社区内环保及其它公共设施;居民自觉采取节水、节电、资源循环利用等环保行为。

5

问卷调查,走访居民,现场检查

缺一项扣1分

2、使用环保型商品。①社区内单位和居民不使用一次性发泡餐具;②提倡使用获得环境标志或节能标志的环保产品

5

现场检查,检查数据统计记录,问卷调查

问卷调查合格率低于50%,扣2分,低于30%,扣4分

10

1、获得过省级、市级政府命名表彰的社区,如文明社区、社区建设示范区、生态小区、安静小区等。

3

检查有关命名表彰文件

获得过一项命名表彰可得2分,满分3分

2、已通过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认证

4

检查审核文件

3、社区特色

①社区结合自身人文、地域等特点,开展特色活动并取得良好效果;②社区建设的规划与设计符合生态环保要求,使用了环保的建筑材料和节能的设备。

3

检查有关文件,实地走访

根据实际情况每项得2分,最多可加至3分

总分

附件2

华区生态社区


社区名称(盖章)                

     间:                

               

               

街道办事处审批意见

                    (盖章)

年 月 日

区环保局审批意见

                    (盖章)

年 月 日

专家组评审意见

                    (盖章)

年 月 日

市环保局审批意见

                    (盖章)

年 月 日

附件3

生态社区创建指南

(一)生态社区创建过程

1. 成立生态社区创建组织机构;
2. 制定生态社区创建实施方案;
3. 实施生态社区创建实施方案;
4. 自我检查与改进
5. 评估。

生态社区创建过程是一个不断改进、不断提高的过程。生态社区创建在完成上述5个步骤后,社区的环境质量与创建前相比较,应有一定的改善,社区居民整体的环境意识也应有所提高,但这些已取得的成绩并不是最终的目标。应该以此为基础,提出新的、更高的目标加以实施,持续改进,使社区的环境质量不断改善。
(二)生态社区创建内容
1. 成立生态社区创建领导小组;
2. 成立绿色环保组织,组建环保志愿者队伍;
3. 开展环保志愿服务者培训;
4. 建立生态社区创建档案;
5. 制定生态社区创建计划
(三)生态社区基本建设
  根据当地的自然条件和社会条件,结合人、财、物的投入情况,分阶段、有步骤地开展生态社区基本建设。要善于利用各方面的资源,充分调动共建单位的积极性。

1. 解决环境问题
  对辖区存在的一些重要环境问题进行集中整治,彻底解决。必要时,可通过请上级部门出面协调、媒体报道等方式协助解决。如:针对地方大气污染严重情况,杜绝焚烧垃圾、树叶;针对水资源短缺和水污染问题,建立水资源合理利用的渠道。 

2. 倡导绿色消费

倡议市民使用无磷洗涤剂,含磷洗涤剂会造成大量的磷进入城市水体,引起水质下降,水体变黑变臭;对再生资源进行分类回收;减少使用一次性用品,如一次性筷子、纸杯等;选用环保建材装修居室;不选用过度包装的商品,提倡健康节俭的消费方式;离开房间时随手关电灯和空调;尽量选择公共交通出行方式。

3. 大气污染防治
  社区内排污企业、道路扬尘等大气污染源得到有效控制;烟尘排放得到控制,无露天烧烤和焚烧垃圾现象;施工和室内装修过程尽可能选择使用环保型材料,采用防尘施工工艺,尽量减少扬尘排放。

4. 噪声污染防治
  尽可能杜绝噪声扰民现象。如:要求社区内的娱乐场所装有隔音装置;对建筑施工、室内外装修等要有施工时间规定,避开居民休息时段,并且尽可能使用低噪声设备,降低或消除噪声污染。

5. 固体废物的处理和处置
  以资源化为目标展开固体废物的减量化无害化处理、处置。倡导减少固体废物产生,积极参与垃圾分类回收。
  分类参考A:废纸回收桶、废塑料和废纺织物回收桶、废金属和废玻璃回收桶、有毒有害垃圾桶(废旧电池除外)、废旧电池回收桶和废弃物回收桶。
  分类参考B:可回收垃圾桶、不可回收垃圾桶和有毒有害垃圾桶。

6. 其它污染防治
  如果存在其它的污染源,如光污染、电磁辐射污染、家居污染等污染源,要采取有力措施加以防治。

7. 社区内公共场所
  社区整体环境整洁、优美、宁静。应保持并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扩大绿化面积,可绿化面积的绿化覆盖率逐步达到100%;绿化有专人养护并保持完好;社区内植物有其名称、科属、特性和栽培方法的说明标志;自然条件适宜的地方,提倡阳台绿化、屋顶绿化和围墙绿化等立体绿化;绿化除虫害应尽量使用物理方法,或使用高效、低毒、低残留药剂。
  社区内空调安装符合规定;油烟排放管道逐步合理规范;停车场、商店、餐饮、娱乐场所和菜市场等功能区布局合理;社区内的道路指示清晰,车辆停放井然有序。

8. 环境文化建设
  居民环境意识的培养、绿色消费观念的形成、道德水准的提高、人际关系团结和睦等是生态社区创建的重要内容,是生态社区环境文化建设的目的所在。

9. 环保宣传设施建设
  社区内宣传栏、黑板报、警示教育牌、提示牌和敬告牌等各类有助于营造生态社区创建氛围、普及环境知识和传递最新环境信息的环保宣传设施齐全,并定期更新内容;可定期或不定期地出版关于生态社区创建的简报;对一些树木,如古树或名贵树木等,悬挂讲解牌;有条件的地方应建立寓教于乐的环境文化设施或有环保示范作用的景点。

10. 对居民的环保宣传教育和培训
  定期举办讲座、播放音像资料、传阅环保图书和举办小型图片展等活动,不定期地向居民介绍健康生活小常识,讲授通俗易懂的环境知识等。
  结合各个环境纪念日,组织生态社区活动。如·主题活动、环保装修专题讲座、绿地认养活动、环保知识竞赛、观鸟活动、环保一日游等,组织居民参观垃圾填埋厂、污水处理厂、生态农场和植物园等环境教育基地。

组织居民间的相互交流活动。如成立绿色沙龙,交流养花知识和节能小窍门,推广绿化养护经验。

11. 开展社区环境状况满意度调查

通过发放调查问卷、随机询问等方式,经常性调查了解居民对社区环境的满意度,以便有针对性地加以改进。

(四)建立创建档案

生态社区创建档案应包括:

1. 在生态社区创建过程中,下发和转发的各类文件、有关规章制度、培训教材、宣传资料、调查问卷等。

2. 生态社区创建领导小组文件。

3. 生态社区创建实施方案、总结、以及社区管理的各种文件、规定等。

4. 社区主管人员参加全国及省级生态社区活动、会议、培训班的证明。

5. 社区获得国家、省市、区命名表彰的荣誉证书复印件和奖牌照